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          
 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研之窗 > 校本培训

第十周业务学习资料——实施“学讲”计划要区别目的与手段

时间:2015-10-31 08:26:51  来源: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教育网  作者:wm_chief

“学讲”计划的内涵是“学进去,讲出来”;“学进去”是目的,“讲出来”是手段,“讲出来”是为“学进去”服务的。基于这一观点,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实践,有些做法是需要反思的。这里只谈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:在“学讲”计划实施的过程中,手段渐渐被当成了目的。

npf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

目前,学讲教学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模式,即课前使用学案“学进去”,课堂上让学生“讲出来”; 或者说,学生怎样“学进去”,基本上是课堂之外的事情,而学生“讲出来”,才是课堂的主体。这种做法本来也无可厚非,但是由于课堂上学生的“讲”天生具有展示性,富于观赏性,相对于隐藏于课堂之外的“学”的状态而言,学生的“讲”就成为评价一堂课教学效果的显性依据。“‘学讲’计划”作为一种被强力推行的课改模式,听课、评课、过关等等检查评价行为随之而来,课堂45分钟是瞩目的焦点。我们知道,课堂教学行为模式的改变是需要过程的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学生如此,老师更是如此;而如果再试图通过施加压力来急于求成,问题便难以避免。于是,急功近利、揠苗助长之类做法就成了他山之石,“学进去,讲出来”,在许多时候,前者实际上已被淡化甚至放弃,被设计成无源之水的课堂“展示”表演了。

npf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

可能有人会说,学生既然能“讲出来”,能展示,不就说明他已经“学进去”了吗?此言差矣。“学讲”计划中的“学进去”,应该是面向的全体学生,学习内容之于每个学生,应该是相对一致的。这样才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,才是实施“学讲”计划的目标。可是着眼于“展示”的课堂,往往是将要“展示”的内容条块分割,分工到组,分工到人,然后按照学案各自准备,这就是一些人所致力的“学进去”。这种做法,颇近于盲人摸象,每人所“学”,不求全貌,仅着眼于所要“展示”的那个局部而已。课堂上,合成的效果可能不错,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,所得如管中窥豹,不成系统,令人堪忧。

npf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

    手段成了目的,是“学讲”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。这与在顶层设计尚不完善、缺乏典型案例以及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的背景下,不容置疑地强力推行具有必然的联系。对于上述现象,我认为,首先要进一步明确“学讲”计划的本质,强调“学”为目的,“讲”为手段,不要本末倒置。其次,要深入探究引导学生“学进去”的有效方法,切实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,强化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,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习惯,教给学生检索和搜集资料信息的有效方法,使学生学会求知,并感受求知之乐;同时,学生可以利用“讲出来”的手段,使自己思路条理化、知识系统化、问题明确化。这里应强调两个问题。一是“学进去”对于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都是“全息”的,要一视同仁;再就是课堂上学生的“展示”方式可以多样化,但都不要刻意带有表演的目的,“展示”的内容也应该是随机生成的。当然,学生的“展示”活动还有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作用,但这些是相对次要的,不可喧宾夺主。最后一点,“学讲”计划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,有很多要求是全新的,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有一个学习、理解和适应的转变过程。所以,建议采取渐进的、“软着陆” 的教改思路,以使“学讲”计划实施得更加稳健。
来顶一下
近回首页
返回首页
推荐资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